本佳清算--债务重组赋予企业的极速恢复能力_常德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破产公开 >

本佳清算--债务重组赋予企业的极速恢复能力

时间:2024-11-08 | 栏目:破产公开 | 点击:

湖南本佳清算服务有限公司
 
       对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进行重组,不仅仅是单纯的立足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对希望继续存续的企业来说,尤其是大型企业,更重要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根本上化解企业的顽疾,以此为契机对企业的资产及业务进行有效的调整,极速恢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
       所谓企业的极速恢复能力,指的是通过运用各种重组工具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后,使得企业能够迅速恢复经营管理能力及盈利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对企业的拯救。通过重组,有的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更为规范、科学;有的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盈利能力,甚至基于重组的利好消息,在重组期间即获得了大量的销售订单;有的企业通过对其业务及资产的重组,产业结构实现了转型升级,并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极速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源于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一家公司来说,尤其是大型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如同企业的框架一般,支撑起了整个公司的正确规范运行。对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进行重组,往往都需要引进投资者,而投资者在为其带来资金活力的同时,还注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对重组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在企业所遭遇的财务困境中,资金链断裂往往只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为深刻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失误,他们或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利益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者为了扩大企业规模而罔顾市场规律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债台高筑,凡此种种,都不得不使债务人在重组企业时要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有所调整,以此来避免企业再次陷人债务危机。
       (一)用人管理能力的迅速改善
       企业管理层所设置的用人制度,对一个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套能与市场接轨、具有激励作用的用人制度,能为一家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生产动力,在“多劳多得”的激励制度之下,会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一个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还可以激发职工的生产创造性,从而推动企业更好地创新科技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充满竞争的市场亦是谋求合作的市场,在企业中营造积极团结的正能量,不仅能有效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经济压力下行的背景之下,使得企业脱颖而出。
       企业通过债务重组,往往会在调整债务结构、扩大融资渠道的同时,吸引新鲜血液注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以谋求管理经验的创新。企业面临债务危机困境往往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失误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恒大最早启动线上售房模式,这个细节就反映出管理决策层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具备快速反馈的机制与能力。同样,在疫情中,很多传统汽车厂商及一级供应商做出提前预案,将零部件采购等供应链预先调整或备货,通过各方手段避免了断供停工风险。要知道,一辆整车的零部件达2万种以上,任何一个小部件的断供都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或生产线停滞,这就体现了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在启动债务重组程序前后,往往首先做的就是更换或确认新的管理团队,这也给了管理团队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知道只有展现自己的能力,在引入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债务重组后,方能得到未来股东的认可。同样,困境企业引进投资者时,出资多少并非决定因素,投资者未来能否为困境企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才是决定是否接受投资的前提条件。
       投资者在为困境企业带来充足的重组现金流的同时,也由于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利用投资者或委托专业机构而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债务重组前,企业职工的消极怠工、管理层的“一言堂”等问题都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通过引入新的管理团队以及制定新的用人管理制度而予以解决。这种用人管理能力的迅速改善,在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案例中更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却收效甚微。在20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中,通过劳动、人事、分配3项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规范的公司治理机构,从而真正实现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许多国有企业在债务重组中通过引入市场投资者,深化了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真正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接轨,改变了原来企业生产动力不足、市场化激励机制匮乏等弊端,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重庆钢铁重整案就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的钢铁行业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有鞍钢,南有重钢。”作为中国“十大钢”之一的重庆钢铁,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型上市公司。但2015年以来,因受钢铁产能过剩、经济疲软、企业治理机制僵化、市场需求错配等因素影响,重庆钢铁一直在走下坡路,最终于2017年走上了破产重整的道路。
       根据市场对重庆钢铁重整的原因分析,重庆钢铁作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实质上演变成了国家股东的扩大会议,而董事会成员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其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董事会完全行政化,由国资委代表国家直接任免,人事管理制度直接与行政级别挂钩,这在国有企业运营中有好的一面,但也导致了管理层的决策并不是依靠市场规律所做出,而是依赖于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使得企业生产经营完全与市场盈利脱钩。此外,政企不分也使得企业无论是盈是亏均有国家买单,实际上降低了管理层以及企业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重庆钢铁在进行重整之前,在政府的支持下也曾尝试过与外资、民企等的合作项目,开拓汽车、家电等细分领域,但由于这些举措都是立足于扩大企业的业务范围及融资渠道来提振企业的经济发展,并未涉及对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僵化、市场化意识不足等影响企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予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故收效甚微。为了从根本上扭转重庆钢铁所陷人的债务绝境,最终选择了破产重整这一债务重组模式。
       重庆钢铁在破产重整的道路中十分重视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稳步推进。在重整中,企业形成了全新内涵的治理架构,通过引入基金设立钢铁平台公司的方式推动了重庆钢铁由国有控股公司转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重整程序中,管理人引进的四源合基金,在当时的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认为是钢铁行业重组创新的新颖方式。该基金的引入不仅为重庆钢铁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还为重庆钢铁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使得企业打破了原有僵化的治理结构,完全以市场化为基础和导向,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方位地与市场接轨。
       在重庆钢铁重整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宝武钢铁的身影。2019年年底,有媒体曝料四源合基金将重庆钢铁的股权出售给宝武钢铁。实际上,四源合基金与宝武钢铁颇有渊源,持有该基金股权之一的股东为宝武钢铁的控股子公司。在四源合基金入驻重庆钢铁后不久,宝武钢铁就派出了集团里管理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超的专家管理团队进驻重庆钢铁,为其提供专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技术上的支持。而此次宝武钢铁掌握重庆钢铁的控制权后,更能激发出重庆钢铁恢复生产的活力,对重庆钢铁和宝武钢铁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除重庆钢铁之外,这一点在东北特钢引进沙钢作为战略投资者时也尤为明显,沙钢专业化与精细化运营的效率,将在更深层次上改变东北传统重工业国有企业的气象,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章节中详述。
       除此之外,在企业职工管理方面,重庆钢铁为了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采取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用人激励机制。重整后的重庆钢铁,改变了以往按照行政职能来划分的岗位身份,完全是按照岗位价值来决定企业职工的晋升空间和薪酬高低。此外,还采取差异化的职工激励机制,改变了以往无论干多干少职工工资都不相上下的问题,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制订职工持股计划和现金激励机制,以激发广大职工生产、创造的积极性。
       因此,债务重组在有助于调整负债的同时,也产生了鲶鱼效应,直接引入活水来刺激现有团队改弦更张,激发人员活力,提升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从内因人手祛除困境企业的深层次病灶。
       (二)企业业务运营的全线提升
       困境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债权人的诉累,都会导致企业资产被法院查封、冻结,使得企业无暇顾及生产经营,没有营业收入的企业更会加速整个资金链以及产业链崩塌的恶性循环。此外,有的企业由于缺乏对消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导致产能过剩、生产成本增加,最终陷人风雨飘摇的财务困境。因此,面临债务危机的企业,其生产经营也常常处于停滞的状态。
       所以,在债务重组中,为了真正达到拯救企业的目的,企业家们都十分重视对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尤其是在传统行业中,原有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结构对新型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以及灵敏度较弱,而企业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通过引入投资者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重塑改变业务模式与运营方向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此来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债务重组过程中获得全线的提升。
       企业重组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企业债务的偿付上,更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提升上。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是否发达、产业结构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经营理念是否先进上。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良好的生产经营能力,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销售业绩,还能保证企业成为真正的“不死之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庄吉服饰破产重整案中,就体现了重组对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极速恢复的重要作用。
       在温州,提起庄吉服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遍布大街小巷的服装店,基本上都能看到庄吉服饰的身影。庄吉服饰主要经营的是商务休闲西服,曾是中国十大男装品牌之一,在其巅峰之时,为了拓展业务而进行了盲目的项目扩张,一度曾涉及房地产、物流、水力风力发电、矿山、造船等领域。自2008年起,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庄吉旗下的造船业务斥巨资打造的两艘散货船舶由于订货商的违约而陷入了财务困境,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相关信息披露,庄吉为了完成这两艘船舶的订单,以抵押订单的方式向银行换取了贷款进行造船,而随着订货商的违约,也导致了庄吉银行贷款的违约,由此造成了随后的银行抽贷事件以及企业互保信任危机,从而加剧了企业的财务危机。
       企业的盲目扩张也使得庄吉错失了旗下核心产业转型的良机,变电商平台的冲击以及服装行业追求时尚压力的影响,许多线下服装品牌都开始走上了业务转型升级的道路,但固守陈规的庄吉却迟迟未动,僵化的线下西服营销体系不再受渠道商与消费者的青睐,缺少盛利收入的庄吉最终走向了破产重整的道路。在庄吉破产重整案中,引天了山东科技创新型纺织业巨头——济宁如意,重整方案显示,济宁如意以1.7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庄吉服装资产51%的股权,掌握了控制权。这一举措,不仅保留了温州庄吉的服装品牌,还整合了服装产业品牌,扩大了山东如意的服装业务,因此,无论是对山东如意还是温州庄吉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重整后的庄吉,吸收借鉴山东如意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不仅盘活了其优质资源,还坚持创新积极探索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服装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庄吉建设了自动化智能服装工厂,不仅能根据订单要求进行个性化生产,还能实现定制西服的批量化生产,无论是在质量、数量、效率上都较重整之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企业还充分运用“互联网+”业务,利用网络交易的便捷优势将市场扩展到了海外,使得销售额不断提升。此外,庄吉还对200多家线下品牌专卖店进行了改造升级,并推出了全新概念的“线下+线上”旗舰店,运用“互联网+”模式,使得消费者无论是在线下还是线上,都可以通过智能电脑系统自主选择服装面料、款式等,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迅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说到债务重组为企业带来的极速恢复能力,就不得不提重整对一个企业恢复盈利能力的特有功能。重整的功能在于防止企业的破产倒闭,通过采取各种债务重组的手段,降低企业杠杆率,盘活现有资产,恢复企业的盈利能力,以使企业起死回生。债务重组企业盈利能力的迅速提升,不仅指的是企业在重组过程中通过对产业、技术、管理能力的改善而提高了收益数额,还包括通过处置资产所获得的盈利,如债务重组收益。另外,通过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促进企业的现金流的正循环,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企业陷入困境的局面。
       (一)获取债务重组收益
       债务重组收益指的是企业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价值低于企业实际负债总规模,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企业在债务重组中所获得的收益。“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中自不必说,应无条件地对到期债务予以清偿。但在债务重组中,出于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稳定的考虑,为了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即通过债权人让渡债权利益的方法,以拯救陷入危机的企业。而债务重组收益,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从本质上讲,其属于在利益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收益,并不是常见的企业正常经营所带来的收益,但在债务重组中,通常会为企业带来该类非经常性收益。
       在企业债务重组中,通过获取债务重组收益,能为企业带来利好消息,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这种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上市公司的业绩决定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通常来讲,具有良好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的企业,能在股票交易市场上带来良好的预期,对投资者来说其股票交易风险相对较小,对上市公司本身来说其股票也较受市场欢迎,更容易筹措资金。但对于财务状况出现问题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连续两年亏损,就要被冠以“ST”头衔,即表示该公司股票交易风险较大,而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就会在此基础上加上“*”,即表示该股票有退市风险。而陷入债务危机的上市公司通常都会遭遇“加星戴帽”的风险,对于那些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ST股票,债务重组收益是其避免退市的有效手段。
       目前,上市公司大部分以避免退市为目的的重整程序,都是依靠债务重组收益实现的扭亏为盈。根据*ST新亿公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尽管企业在2015年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较同期相比下降90.76%,但企业依靠破产重整所实现的债务重组收益却达到了41114万元,使得企业大幅扭亏为盈,有效避免了企业退市的风险。从重整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出,*ST新亿主要通过债务豁免的方式来获得债务重组收益,以防企业因经营困境而导致2016年被强制退市的结果。
       *ST新亿重整案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一是由*ST新亿大股东收购主要债权人的债权共计约11亿元,并由大股东对这项企业的债权予以豁免;二是以新亿股份现有总股本37768.50万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29.48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共计转增111 341.54万股,转增的股份由全体股东无偿让渡,不向股东进行分配,全部由投资人受让,受让价款为14.47亿元。在投资人支付的14.47亿元价款中,8亿元用于向债权人清偿,其余6.47亿元在支付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剩余部分留在新亿股份,作为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或用于购买优质资产等。由此可以看出,在*ST新亿的破产重整中,不仅保全了新亿的上市公司主体资格,还增强了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流动性。
        (二)极速扩张营收能力
       在债务重组领域,从狭义上理解的盈利能力,主要指的是通过破产重整或和解,企业在实现了债务结构的重组的同时,还实现了技术及其产业机构的重组,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还增强了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营业收入。企业在债务重组中主要通过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来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
       其一,在债务重组中直接改革人事激励机制,坚持用人导向和绩效导向,激发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困境企业中的劳动力因素尤为重要,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职工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以及职业态度决定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市场竞争水平的高低,甚至决定了困境企业的成败。债务重组通过对用人管理制度的改善,将职工业务绩效与薪酬福利相挂钩,不仅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促进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其二,债务重组引进资金,促使困境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来增强产品的质量,以此打造企业核心品牌来扩大销售市场,增加销售收入。市场竞争的激烈,对企业产品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还要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通常都会以债务重组为契机,在对债务进行重组的同时还对资产进行重组,通过对企业的产业及技术水平的改善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市场。
       其三,在债务重组中通过新动能的注人,企业改善了经营管理模式及经验,有效增强了企业的销售能力。企业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所引入的新鲜血液,通常在带来企业股权变化的同时也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的变化,一个与市场化、职业化接轨的管理层,也会通过改善营销战略以及完善售后服务等方式,来提升企业的销售额。
       我们以建龙北满重整案为例,企业正是通过对用人制度、产业结构以及管理模式的改革,来扩大企业的营业收入的。重组前的北满特钢,钢铁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体制机制僵化、市场化激励不够,导致了钢铁产品的滞销以及生产成本的过高。由此可见,企业的重组改革是在所难免的。北满特钢在2016年经受了市场下滑、银行抽贷、大股东东北特钢破产重整等多重不利因素,最终于2016年12月9日正式进入了破产重整程序。
       北满特钢的重整过程也是历经坎坷的。为了推进北满特钢破产重整的顺利进行,政府积极联系了南京钢铁和建龙集团作为北满特钢的投资者,并于2017年8月底完成了相关尽职调查,而且完善了重整方案。就在大家都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2017年9月8日-向法院提交破产重整计划草案的最后期限到来之际,南京钢铁经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决定退出,命悬一线的北满特钢只能孤注一掷地联系了建龙集团。建龙集团随即进驻了企业并在了解情况之后,在9月8日当天提交了破产重整计划草案。经过北满特钢、建龙集团与债权人等的积极参与、配合,最终于9月28日一举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2017年10月10日,齐齐哈尔中院裁定批准了该重整计划。
       建龙集团作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钢铁企业,人驻北满钢铁,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资金支持以化解企业的债务负担,还带来了先进的体制机制经验以解决企业的历史包袱,释放企业产能,提高盈利能力。改制重整之后的建龙北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凤凰涅槃,生产经营及销售规模不断刷新着历史纪录。以2018年上半年为例,其钢材产量就达到了45.91万吨,相较于同期高出了465.55%,钢材销售总量达到了45.5万吨,相较于同期增长了448.75%,其钢铁业务收入更是高达17.67亿元。
       建龙北满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建龙北满在“用人”上下足了功夫。在建龙集团的指导下,建龙北满将原先的36个部门整合为23个,大大减少了机构冗余、效率低下的弊病,并对部门主管采取任人唯贤、公开竞聘上岗的原则。在企业职工激励机制上,建龙北满采取多劳多得的原则,对超额完成绩效的职工提供丰厚的奖金,据统计,仅是2018年上半年,企业向员工发放的奖金总数就高达166万元。
       其次,建龙北满对接市场,大力研发新品种,拓展销售市场。重整后的建龙北满更加关注市场需求,在发挥原有中高端特钢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推进技术改革创新,研发新钢材品种来开发新客户。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企业就开发出了21个新钢材品种、开拓了18个战略新客户,增加销量达1.1万吨。
       最后,依托建龙集团,建龙北满在管理模式上以体系导人为核心,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融合到了建龙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当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共享并节约了经营管理的成本。此外,建龙北满还利用了建龙集团的销售渠道使特钢产品走出了国门,开拓了海外业务,每月2万吨的出口量充分体现了“建龙速度”。
       三、总结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陷人债务危机的表象是资不抵债或资金不足以支撑经营,但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的经营不善与决策失误,导致企业因盲目扩张、产能过剩,甚至经济犯罪等原因而资金链断裂。因此,当企业因为资不抵债而陷入财务困境时,通过资产处置、债转股、引进战略投资人等方式进行困境重组,目的不单单是为增加企业的现金流以清偿企业债务,促使企业走出当前的财务困境,更多情况下是为了恢复企业的造血功能,或者通过改善企业的负债率,给困境企业以喘息之机,以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帮助企业剥离不良资产或者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使其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
       对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而言,大多数企业都借助外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的方式,来对企业管理模式和用人激励机制有所改进,这方面的作用,在国有企业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实际上,国资委启动的混改试点企业集中了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民航、铁路等重要领域,2019年国企混改更是由被动招商到主动招商,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公司的股权结构有所改变,从国有制转换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产品经营上,都更贴近市场化,克服了以往国有企业因市场化不足而导致的激励不足。
       对盈利能力而言,许多企业在重组完成后的第一年年报中,大都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局面。当然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债务重组收益决定的。但债务重组减轻了历史包袱与财务压力后,很多企业也在重整中展现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企业的业务与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科技水平,持久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在随后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显现出重组后的比较优势,这在上述建龙北满案例中即有体现。

相关文章